新闻动态

第二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看点多
2017-12-14 07:35:23      来源:泉州网

第二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看点多——

巧工美器 匠心独具

前天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艺博会”),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专业买家和当地老百姓前来参观、采购。作为国内大型家居盛会,安溪艺博会以其规模和品牌影响,已经成为本土乃至周边区域家居行业的重要“节日”。今明两天,中国(安溪)家居工艺城将继续敞开大门,欢迎广大市民前往探奇。在首日的观展中,记者发现,本届艺博会较以往规模更大、品类更全、创意十足、看点连连。

巧工美器 匠心独具 安溪艺博会创意十足看点多多

《福禄生辉》

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作品展出

一走进艺博会展厅,各式各样的家居工艺品让人应接不暇。不论是中式还是西式,不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大到户外巨型雕塑,小到指尖休闲装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居工艺用品在这里都能找到。

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有不少金奖作品。展厅二层,摆放着全国劳动模范、竹藤编技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陈清河的不少杰作。陈老至今不忘推陈出新,今年完美融合“竹编”与“漆器”两项传统技艺,成功研究出一项工艺美术新艺种——竹编漆器。其中,作品《福禄生辉》在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堪称得意之作。

在展会现场,掌握着独门技艺的陈清河并不吝啬传经授道。据他介绍,这些都是采用竹编工艺包瓷编织传统技艺,精细编织成菱形锦纹图案花样的作品。编织完成后经高温蒸煮,采用传统漆器制作技法,生漆多遍刷装,编织与生漆有机混为一体,再配上硬木底座,“整件作品古朴、浑厚,可保存百年而不腐。”

巧工美器 匠心独具 安溪艺博会创意十足看点多多

《琴瑟和鸣》

体验非遗“指尖上的魔幻艺术”

巧手能编天下物,山间草木变奇珍。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溪“竹藤编技艺”,有着千年历史,被誉为“指尖上的魔幻艺术”。

当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竹藤编)技艺表演引来众多看客驻足拍照、体验。二三十名来自安溪华侨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坐在小椅子上徒手编织着。细长的竹丝在他们手中不消一会儿,便成了精致小巧的小果篮,令人啧啧称奇。

“竹藤编技艺”的元老级人物陈清河不吝溢美之词,“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体验课,今后还将逐步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这对整个产业的发扬光大将起到不可小觑的基础性作用。”

清华师生结缘安溪“开眼问道”

当天,以“开眼问道”为主题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艺术硕士《视觉符号设计》课程教学成果展则带着满满的创意元素,让参观者真真切切大开了一次眼界。

说起清华师生与安溪的渊源,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维津津乐道。2015年,应邀担任2015“匠心杯”中国(安溪)藤铁工艺现场创作大赛评委的黄维,发现安溪藤铁工艺产业转型升级亟须设计生产出当代国人喜闻乐见、新颖时尚的产品,这与《视觉符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不谋而合。自那年起,在安溪县委、县政府以及陈清河大师和多家企业负责人的支持和帮助下,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每年均组织不同专业的20余名艺术硕士生与安溪多家企业的工艺匠师结成对子,联合开展艺匠融合、协同创新的产学研活动。同时,邀请企业家前往学校研修,搭建了一个“问道名师、问策名企”的高端平台,实现了校地之间的互利共赢。

“这三年,学生先后创作出300余件作品,此次我们展出了其中的100多件。这些作品笔墨少、用材少,但产出效果却十分出奇,凸显了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中国文化、当代表达’。”黄维告诉记者,所谓“开眼”,指的是创造定位准确、形态独特、心相一致、赏心悦目的现代视觉符号语言;所谓“问道”,即是探索视觉符号设计之道,通过原创的“开眼”产品寻求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之道。

现场展出的北方学生陈为的作品《琴瑟和鸣》便是如此。一张铁皮,以单纯的三角形为基础形体,几经翻转、裁剪、上色,就是一对形似正在拜天地的闽南佳偶的工艺品。整体美观时尚、雅俗共赏,既有传统元素,又凸显当代艺术。其创作灵感,正是源于他第一次到安溪湖头李光地故居,受到闽南婚庆民俗文化的启迪,油然而生的创意。 □记者 陈林森 文/图

相关链接

一根藤条“编”出富民产业

安溪家居工艺发端于民间草根艺术。

安溪竹藤编技艺历经千年,日臻成熟。上世纪90年代初,安溪工艺界把坚硬的钢铁和细软的藤丝巧妙结合,首创“藤铁工艺”新艺种。继而,几经培育,形成了家居工艺文化产业,成为安溪继茶产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自此,历经“竹编—藤编—藤铁工艺—家居工艺”四个阶段,一根藤条裂变为一大造福百姓的富民产业,入选国家级非遗,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评中国藤铁工艺之都,成为鲜明的安溪符号、“海丝文化”的亮丽元素。(陈林森)

【编辑:赖闽荣】